10月,霧霾由北至南侵襲大半個中國,環境問題再一次橫亙在全國人民面前。同樣在10月,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布消息表示:中央財政將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北方包括京、津、冀、蒙、晉、魯六個?。ㄊ校┑拇髿馕廴菊喂ぷ?,重點向治理任務重的河北省傾斜。但是,50億能讓霧霾散開嗎?
大氣領域的專家表示:“光就50億元來看,投入并不是很多,換做美國有同樣的空氣污染問題,投入恐怕就不是50億,而是500億美元了?!倍鶕_資料顯示,2012年,北京、天津與河北省加起來的國民生產總值約在5.9萬億元左右,50億元還不到京津冀地區去年GDP的1%。因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說,50億元對于結構型調整來說是“杯水車薪”。不過,中央財政的50億元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治理大氣勢在必行,其蘊藏的市場空間也值得想象。那么,暖通空調行業的從業者可以為此做些什么?
我國北方城鎮及農村建筑主要依靠燃煤采暖,煤的燃燒產生大量污染物排放到空氣中,成為首屈一指的大氣污染來源。數據顯示:今年一月,北京的霧霾天氣中,由于燃煤式集中供暖帶來的PM2.5污染,占到了總量的50%以上,甚至超過了汽車尾氣的污染。而且依靠的燃煤采暖方式造成巨大能源浪費,能耗達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標準煤。城鎮集中供暖產生的能耗已高達1.6億噸標準煤。據統計,主要是依靠熱電聯產、燃煤、燃氣、電等形式實現的北方城市供暖是我國建筑能耗最大的領域,供暖面積達88億m2,能耗1.5億噸標煤,占全國能耗的7%,全國城市建筑能耗的40%;至2020年,供暖面積可能增加到120億m2,能耗數據將更加驚人,而造成的大氣污染也將空前。
為了替代北方傳統的燃煤供暖方式,暖通空調業內企業早就在低溫熱泵技術領域探索多年,然而成功的案例應用屈指可數,地方政府不敢輕易嘗試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畢竟供暖對于北方而言是關乎民生的事情。幾年前,水地源熱泵技術也曾被大規模的投入至北方集中供暖項目中,而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政府的信心。
盡管, 中央財政仍將在未來繼續投入資金持續用以專項治理大氣污染,然而先污染再治理的邏輯并非真正的解決之道。如何從源頭杜絕污染,這正是暖通空調行業的職責所在。比如,利用工業余熱進行集中供暖的方式在河北部分小區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實踐。假設,業內企業和地方政府聯合探討一種從源頭控制并杜絕污染的綠色運營模式,中央財政的資金對此進行專項補貼,想必是比治污更高明的方法吧。
上一篇: “被動房”或引領中國建筑節能走向
下一篇: 南通六建集團領導考察奇威特新能源